您现在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资讯 >>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战略背景及深圳的抉择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战略背景及深圳的抉择

支持创新企业的长周期逻辑和微观考量

以美国为主导国的第四轮长波周期正式进入萧条周期的5-10年尾声。在过渡阶段,有条件的各国会激烈竞争下一个长波周期的主导国。每一轮康波周期转换的主导因素都是科技革命,所以中国将抢占技术制高点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习大大的原话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从微观上看,中国目前正在举全国之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核心硬科技等大型科技攻关,主要由科创板作为承接板块。而在中国专利申请最多、科研投入比例最高、纳税和容纳就业最多的中小科研驱动型创新企业,面临着所需持续投入大、融资难的情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扶持。习大大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最新原话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实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方针。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主导下一个长波周期计,中国必须主导和引领科技革命,这其中除了开展基础研究、大科学计划、重大科技攻关以外,还需要循序渐进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

中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历程及趋势

(一)重大节点

1.上交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

2018年11月5日,习大大宣布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2019年1月23日,成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

2.深交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

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仪式;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

2021年2月5日,中国证监会对外公布消息称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2021年4月6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落地。

3.新三板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文确定了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定位,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服务;

2014年,新三板首次引入市商制;

2016年6月,开始学习纳斯达克的做法,分层管理,财务和公开达到要求的企业可以进入创新层,暂未达标的企业进入基础层;

2018年,对交易制度进行改革,引入集合竞价;

2019年10月,证监会宣布再次深化改革,创新层上面再加一个精选层,出现新三板IPO概念。

4.转板

2021年7月23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转板上市配套业务规则;

2021年8月20日,深交所依法依规作出同意汇绿生态股票重新上市决定;

2021年9月2日,证监会发布消息,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至此,中国资本市场的板块改革进入结构流动完整期,准入分层、进退循环。

(二)结构划分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基本结构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构成和服务对象看,顺序为:主板(国企、成熟大企业)—创业板(成长型创新企业)—科创板(核心硬科技卡脖子技术类企业)—北交所(规模相对较小的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创新层(小型创新企业)—新三板基础层—老三板。

按照诞生的时间轴线看,顺序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老三板新三板—科创板—新三板分层—精选层—北交所。

由上可见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演进,成立北交所体现了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已经趋于完整,并开始走向成熟。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特质的企业,特别是创新类科技企业,都可以在相应板块里找到直接融资途径,获得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三)未来趋势

今后,除了上规模的大型企业外,多数科技企业在中国首发上市都需循新三板路径,因为研发型企业的特点就是需要专业股东的长期持续监督和高风险承担。企业在新三板的历练不仅是积累条件、达到标准,还能积累相关机构的信任,也为实施注册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适合中国科技企业逐级发展的路径安排,也是突破西方资本市场制度漏洞的创举。

设立北交所对深圳的影响及对策

北交所的设立是对深圳产业升级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一次倒逼。短期来看,在交易所层面,北交所的设立势必会吸引一批准备报备创业板的企业,引流部分资金。在产业层面,如果创新企业在早期就可以从北交所直接融资,可能会影响深圳对中早期科技研发类企业的吸引力。而且各交易所定位一旦确立,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深圳需要在国家证券市场大格局下,谋划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引导存量资金流向科技引领的实体经济。

建议深圳打造国际化专精特新产业孵化中心城市。

在产业侧,结合创业板企业优势,挖掘、做强符合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要求的产业链。

在科研侧,打破校企科研合作壁垒,进一步实现科研转化的市场化,结合深圳的科教优势和上述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向互动并孵化。

在国有资源侧,市属国有企业梳理参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成从新三板到北交所的转板流程,作出示范效应。

在基金侧,成立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母子基金,定点对产业进行VC、PE等全生命周期的市场化投资引领。

在政策侧,成立专精特新企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企业政策、关联审批、融资、用地用房、人才引进及住房、产业链上市公司对接等需求。

作者|宋晓宇

宋晓宇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兆珺资产副总经理。碳中和产业研究及光伏核心设备、材料等领域投资人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本站顾问 | 法律声明 | 免责声明 | 媒体支持 | 商务合作 | 客户服务 | 广告合作 | 付款发货 | 联系我们 | 信誉保障